我們有時到國內旅遊時,都會見過一些城鎮內,有幾層、甚至多層的塔型建築物,這些建築物,我們一般稱為「文昌塔」。「文昌塔」一般多為六角型或八角型狀的塔式建築,當中塔的層數亦會以單數為主,例如:三、五、七、九、十一或十三層等。
「文昌塔」盛行於明清兩朝期間,尤其是在華南地區更常見到。在當時封建的時期,很多地方官員、以及一些鄉紳父老,都認為在村/城內的水口位處、江彎邊及湖邊、甚至山崗或山麓上興建文昌塔,會令鄉/城內的讀書人,能科舉中考獲佳積而出人頭地。《葬經翼》“穴”若結都會,乃作帝王山陵,必有北辰尊星坐鎮水口,高昂聳異,望之驚懾者,始合上格。因此,「文昌塔」實與風水有密切關係,故又可稱為「文興塔」、「文筆塔」或「風水塔」。
以理氣派風水的理論,「文昌塔」若建於二十四山的甲、巽、丙、丁方,而且高過其它山者,則主發科,這亦稱為「文筆塔」。《沈氏玄空學》的陽宅三十則中,講述對「塔」時,亦有以下的看法,「塔是挺秀之形,名曰:“文筆”,在飛星之一四一六方,當運主科名,失運亦主文秀。若在飛星七九二五方,主興災作禍,剋煞同斷,陰宅亦然。」
所以若過能準確找到室內的文昌位所在,便可透過擺放「文昌塔」藉以提升宅內文昌運勢。
撰寫:鍾亦禮師傅(香港玄空星相研究中心會長)